8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任组长,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及澳门特首崔世安均担任小组成员。 会议的召开将会为大湾区搭建起一个沟通协调的制度性平台,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拉开了序幕。
这次会议可谓是高规格、创先河
主要体现在
1、首次有港澳特首被纳入中央决策组织
香港特区区首、澳门特区区首均担任小组成员,并被纳入中央决策组织,这是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可以说是开创了先例。
2、粤港澳大湾区领导小组首次会议
这次会议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拉开了序幕。第一次会议预计会探讨大湾区发展规划的一些细节问题,有助于规划的尽快出台。另外,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有望年内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实质启动,开始从蓝图转为现实。
3、中央扮演统筹协调角色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存在的制度上的独特性,是由9个城市2个经济特区组成的超级经济体,跨境区域的协调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比以往的区域合作更加复杂。
且领导小组首次会议设在北京,充分表明中央政府已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统筹协调角色。
4、“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扩展到了5个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
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领导小组
成为顶级区域发展战略
体现了中央对于大湾区建设的重视
会议中涉及到的重要信息
1、湾区的基本定位
“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要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发挥重要作用,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被最高层高度重视的,其目标也是剑指一流湾区。
2、“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
会议中指出了要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2017年底,广东已经率先发布《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提出“一廊十核多节点”。建设“广深科技走廊”,包括广州、深圳和东莞。主要是希望通过三地互补,全面提升广东的发展水平。
3、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我国新一轮开放的重要平台
会议称,要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制度和产业分工优势,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这样的格局,是我国进一步提升市场化水平、培育国际合作非常难得的试验区。